朝中无论什么事情,事体大小,这郑氏且是要先过目的。
说是与那官家分劳,不过这上厕所的事我觉得还是官家自己去的好些,不用分劳。
如此这般,这郑氏自然不得那官家的青眼。
而后,刘氏入宫,单这“无涉朝堂”
便颇得官家垂青。
然,一场恩爱下来,却得了群臣的攻讦,断了封后之路。
其中也不乏后宫有人暗中推波助澜。
大观四年,群臣众口一词“伏请罢免蔡京之相”
。
事成,这郑氏便得群臣的廷议,“顺利”
封后,坐稳了中宫皇后之位。
两事相加了去看,便可得见一个前朝后宫的隐约牵连。
咦?这古代皇帝权力不是很大吗?怎的连封后这事也的看群臣的眼色去?
这个麽,任何朝代都一样,除非是开国的那批狠人,或者这皇帝真真的有些个手段。
不然别说封后,就是立太子,死后谁继承这份家业这事,也得群臣廷议了去。
宋?别说你死了让谁继承这份家业,你还没断气呢,就有大臣逼着你立遗嘱。
咦?还有这事?
有,宋英宗。
病入膏肓之时,便遭宰相韩琦、枢密使文彦博等人逼宫,将那快死的皇帝拉起来写诏书。
而且,一看这诏书写的不满意!
得嘞,您先别忙着咽气,再重新写过!
那如果皇帝没死,又缓过来了怎么办?哈,反正皇帝你是做不成了,做个太上皇可好?
还有这样的事?有,这话也是韩琦说的。
文官政治,成于北宋。
如钱穆先生所言“宋代士大夫之觉醒,实自仁宗朝始”
。
文官政治不好麽?说不来个好不好,宋太祖即位后,便下诏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
各位看好了。
这里面还有个“共”
字。
并不是让你们完全的当家作主。
不过就这宋、明的结果,再看看海峡对岸的国民党,这“宋代士大夫”
还是不“觉醒”
的好。
而且,任何一个政治团体,都有其阶级属性的。
如是一家独大,便是又回头走了老路,再现东汉之公卿,唐之门阀。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