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无谶的死,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但他的影响并没有因为他的死亡而消亡。
因为北凉奉行佛法(且不论沮渠氏的真实意图),但北凉当时成了北地高僧聚集地是不争的事实。
而当北凉破后,太武帝迁北凉三万户至平城,应该就有大量北凉僧人,包括后来营建云冈石窟的沙门统(即北魏佛教最高领袖)昙曜。
凉州僧众在平城的势力,一直延续到冯太后执政期间,才逐渐被徐州僧众取代。
而沮渠牧健降北魏后,其弟沮渠无讳、沮渠安周逃走,建了高昌凉国政权,身边仍然有高僧相随。
在出土的高昌凉国墓葬、碑志及北凉洞窟等,仍然可以看到强烈的佛教意识形态痕迹,以“沮渠安周造佛寺碑”
为代表。
而最后太武帝杀已降的北凉国主沮渠牧健,其中一条罪名是其女儿姊妹均习昙无谶男女交接之术,把北凉皇族杀得几乎不留,也把身为昭仪的沮渠氏赐死。
不过有意思的是,沮渠牧健跟武威长公主生的女儿,倒是非常得宠,是北魏唯一以异姓袭母爵的,也封武威公主,后来嫁琅琊王司马金龙作续弦。
武威长公主和沮渠牧健的女儿有两个,还有一个嫁的渤海高氏,居然把生的儿子改为沮渠氏的姓,这得是多大的面子!
另外文成帝还有个妃子也是沮渠氏,生了齐郡王简。
以上人物,在《九宫夜谭》里面都用了,《魏书》里面越含糊笼统或有矛盾之处的,就越好用。
不说政治方面,仅谈译经方面的成就,昙无谶是功德无量。
在这里不再列举他译的经了,太多了,最为人知的就是《涅盘经》。
另外北魏时期著名的译经大师值得提出来的还有一个,是北凉沮渠牧健的从弟,沮渠京声,北魏灭北凉后,南奔刘宋。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很有名。
第3章
那夜,裴明淮一直辗转难眠。
这姜家庄四周荒无人烟,唯见一座偌大庄园座落于林间,到处都点着大红灯笼,衬着那黑白两色棋盘也似的屋顶,诡异难言。
裴明淮和衣上榻之时不由得想,若是明晨鸡啼之时发现自己是睡在乱坟堆里,也不足为奇。
他翻了个身,又闭目良久,却还是无法入睡,索性坐了起来,推开窗向外眺望。
触目所见,皆是灯笼,被夜风吹得明暗不定。
整座庄园十分宁静,连一声狗叫也无。
庄园尽头有个水池,上面还有间水阁,远远望着也是水波闪烁。
裴明淮突然坐直了。
他总算想起来了,这便是他一直觉得不太对劲的原因之一。
按理说,这种山间庄园,哪怕是一家农户,也会养上两条狗。
而这姜家,从他进来开始,便从未听到过半声狗叫,是太过安静了些。
裴明淮微微觉得有些寒意,仰头注视着庄园正中那座塔,塔高七层,层层都缀着铃铛,但不管夜风怎么吹,却没有一个铃铛会响。
塔的东南西北四面,都悬有一个八卦。
八卦乃镇邪之物,一座塔得用四个八卦来镇,塔中必是厉鬼妖邪之属。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