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画文杜,吴门俊郎。
小荷尖角,南城馨香。
山林咫尺,思琼才扬。
麒麟吐哺,凤凰来翔。
“公子,阿青也曾经听到过这几句,可后面的似乎应该是‘烟花三月,淮左维扬。
山环水绕,润州醋香。
江东弟子,多才俊郎。
’”
说着那少年挠挠头,向着沈望山疑惑道。
却见一旁的公子突然笑了,说“阿青,去杜府。”
“不知公子所说的,是哪个杜府?”
“书画文杜的杜府。”
他说着便抬脚走进了那座茶楼。
少年仍旧似懂非懂的模样,却只得疾步跟上。
沈望山和身边的少年选了一处坐下,便向隔壁桌坐着的一位着灰色宽袍的男子打听。
“小生冒昧,敢问阁下,方才孩童歌谣中所唱之书画文杜中杜字之意,是否正是指杜珗先生。”
“自然是杜先生,”
灰袍男子回头将沈望山与他身边的少年打量一番,似有所悟“在下瞧着公子的打扮,应也是读书人,是否是为拜于杜先生门下习画?”
“不瞒阁下,正是如此,小生慕杜先生已久,此番正是为着求学而来。
只是苦于不知应往何处拜会。”
“公子不必烦扰,杜先生之才德苏州城中又有谁人不慕,且先生他一向广开府门,招贤纳徒,以公子之谈吐风姿,必会得杜先生青眼。
南城菁禾巷末,自可得见杜府。”
“公子,你初到苏州,为何就要如此着急拜会这位杜先生?”
走在前头的沈望山微微放缓了步伐,“阿青,你看苏州比京城如何?”
“这···苏州城虽也热闹有不少稀奇玩意儿,可与京城的繁华自然是不能比的。”
“是,比不得。”
沈望山抬头望了望两旁朴素的灰白砖墙,眯了眯眼,“可在这,一代一代的士子文人辈出,天下皆知有吴门画派,自刘珏、杜琼始,沈周开吴门画宗,后继亦有文徵明、唐寅,这些,北京城里的学子博士亦是难以望其项背。”
“那这位杜先生,也是吴门丹青大家了?”
沈望山点了点头,“是,可不光如此,今日我们要去拜会的这位杜珗先生,他是杜琼后人,亦曾是文嘉的关门弟子,一手山水花鸟笔墨之下,皆为意趣。
能诗,工书,小楷清劲,亦善行书。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