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那些年错过的是什么歌》

第37章(第1页)

摄像机在当时是个新鲜玩意,能上电视更是个新鲜事。

我们的“生意“很好,除了镇政府的宣传报道活动是免费的,其他单位都是有偿服务,创收解决了站里经费不足的问题,我们的日子过得不错。

每一周我们汇总编辑一期本镇新闻,稿件录音既作为广播新闻播出,又可以作为电视新闻的解说词,一录双用。

每周的电视新闻,都有我的片头口播镜头,我是全镇出镜最多的人。

我的时间很宝贵,除了日常工作,自考学习同样不能耽误,花了费用就要好好学,只有学得扎实才能顺利完成所有科目考试。

每次去县城参加自学考试,我都会抽空去县电台拜访何老师,向他讨教播音知识与技巧。

何老师对我的指导很细致和耐心,他说播音这一行,嗓音条件是门槛,也属于先天性的条件,后天是没法弥补的。

按通俗话来讲,这是爹娘给我的“一碗饭”

,给了我一副好嗓音,适合干播音这一行。

何老师对我未来的发展走向,也给出了建议。

他说,全国招考和培养播音员的大学,只有北京广播学院这一所学校(现更名中国传媒大学),一年就一个班,学生毕业后都是分配到省级和大中型城市的电台或电视台,一般地区台和县级台的播音员只能从社会上挑选招收,女播音员相对容易招到,男播音员比较难找。

不过,县级台的播音员一般不会把这个岗位当作终身职业,到了一定年龄后,会转行到文字编辑。

所以他给予我的希望是:勤奋学习不断提高播音专业水平,今后能调到县电台接他的班。

二十三

我的图像不时出现在电视上,声音经常回响有线广播里,我成了通镇的小名人。

记得有一次上街买点生活用品,忘了带钱,商店售货员对我说:“你先拿去吧,过后再来付钱,你是播音员,不会赖账,也跑不了,全镇就你一个,好找。”

和郭师傅去到乡下拍摄新闻报道,附近的村民总爱围着我看,像在观赏一件稀奇“物品”

在他们眼里,播音员是神秘的,让人羡慕的。

如今,这种职业的光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渐渐褪去,人人都可以当主播,什么网红、直播一抓一大把,看得多了,看得烦了,都懒得搭理和关注了。

我有幸在那个年代从事了这份美好的职业,一直都在带给我美好的回忆。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