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禅心皈命礼 歌舞启道场-《太平道事件的创始人》

第二十回 禅心皈命礼 歌舞启道场(第3页)

李玟玉(后张角赠其诨号“玉如意”

)捧诵檄文曰:天师张道陵,字汉辅,东汉配国封邑(今江苏封县)人。

为西汉留文成侯张良第九代孙,父大顺封“桐柏真人”

,母刘氏梦神人以蘅薇草授之,感而有娠。

汉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晚,生于呉之天目山,年及冠,身长九尺二寸,庞眉广颡,目有三角,美髭髥,垂手过膝,龙踞虎步,望之俨然。

七岁读老子《道德经》二篇,即了其义。

又曾为太学生,通晓天文、地理、五经、诸子、谶纬图书,从学者千馀人。

天目山南三十里、西北八十里皆有讲诵之堂,临安神仙观、余杭通仙观即其地也。

后自浙逾淮,涉河洛、入蜀山,得炼形合炁之书,辟谷少寐。

永平二年以直言极谏科中之,拜江州令,因素好黄老之道,见世风日下,弃官归隐于洛阳北邙山,修炼三年,有白虎衔符至座偶。

建初五年章帝徵召不起。

永元初,和帝徵为太傅,冀县侯,三诎不就。

为寻修道宝地,而远离尘境,独携弟子王长游淮至鄱阳,沂信江至云锦山,修炼九天神丹,一年有红光照室;二年有五云覆鼎,夜不假烛,彷佛有青龙白虎各一长绕丹鼎;三年丹成龙虎见。

有神人自称赵公明骑黑虎诣前曰∶“愿永护丹炉。”

后访西仙源得制命五岳檄召万灵及《神虎秘文》于壁鲁洞龙,复往嵩山石室得《三皇内文》、《皇帝九鼎丹书》及《太清丹经》。

闻巴蜀溯气为灾,遂往治之。

初居阳平山,感太上授以经籙之法。

次登西城山,筑坛墠以降五帝。

再到葛璝、秦中、昌利、隶上、涌泉、真多、北平、稠粳、渠亭诸山修九真之法,得出入水火之秘及养神轻身之术,乃还鹤鸣山。

汉安元年上元节,感太上授《正一盟威》之道及《太上三五都功》诸品经籙,或云《三天政法正一科术要道法文》,又着《老子想尔注》,创立道教。

立二十四治,以祭酒分领,不喜施刑罚,以廉耻治民,符水治病。

教民修心、忏悔、祈祷及取盐之法,以善道教化。

内与神明盟约,外行盟威之法,百姓皆奉之为师。

这檄文经“玉如意”

之口读来,语如琨玉鸣,声如莺燕歌,袅绕法场,缈飘山川,檄文诵罢,法场内众弟子及山民无不落泪举悲。

孟华仙师开圣口拜真神,宏声诵读《威灵咒》曰:

“九天之上,谓之大罗,玉京金阙,云层太霄。

中有天帝,仁慈惠和,至道无敌,降伏众魔。

天宝灵符,玉律金科,神仙亿万,幢幡众多。

闻者罪灭,永出爱河臣等皈命,与道合真”

一是炮鸣乐响,燃香烛,焚冥钱,场内一派袅袅紫气,山间外外昏昏云烟。

接着是请神、祭坛、接驾、发关以及各项科仪等全套法事。

这也不必细述。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