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手册的缺页时光》
顾承川的手指在旧书架上扫过,牛皮纸封面的《实用急救手册》突然滑落,1998
年的油墨味混着通州胡同的尘土,在台灯下碎成细雪。
翻到第
47
页时,右下方的缺角像颗被拔掉的牙,露出泛黄纸页下的铅笔印
——
那是父亲顾修平画的通州胡同平面图,红圈里标着
“王奶奶家厨房:竹筷三把”
。
橡胶手套的痕迹还嵌在纸缝里,顾承川想起父亲临终前,手指在他掌心划的不是医嘱,而是竹筷的弧度。
“2000
年冬,胡同里的王奶奶卡了鸡骨头。”
他对着空气喃喃,指尖抚过缺角边缘的焦痕,“救护车堵在长安街,父亲用王奶奶蒸窝头的竹筷,在煤炉上烤了三分钟。”
周野的京腔突然从门缝挤进来:“又对着破书发呆?陈教授让你整理抗洪急救案例
——”
话没说完就看见顾承川手里的手册,后颈的寒毛突然立起
——
他认得那缺角,就像认得陈教授白大褂上永远少颗纽扣。
“第
47
页。”
顾承川递过手册,缺角处的铅笔印在周野瞳孔里摇晃,“无设备环甲膜穿刺:竹筷消毒法,压力控制在拇指与食指的颤抖频率。”
他想起父亲笔记里的小字:“竹筷要选晒粮食的老竹,纹路深的能卡住气管套管。”
周野的喉结滚动,突然想起三年前在门头沟,陈教授用山核桃壳给老人导尿,被质控科骂
“违反无菌原则”
。
此刻他盯着手册上的胡同平面图,突然看见红圈旁边画着小太阳,和顾修平手术记录里的标记一模一样。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