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同意书的掌纹深度》
养老院的消毒水气味渗进顾承川的白大褂,他盯着
302
房的门牌号,指甲无意识地摩挲着父亲怀表的裂痕。
这是他第一次参与器官捐献签署,钢笔尖在同意书
“关系人”
栏悬了三分钟
——
那里本该填
“儿子”
,却在父亲的病历里,永远是母亲颤抖的
“拒签”
。
“顾医生?”
护工的声音像块浸了福尔马林的纱布,“王老爷子在等。”
老人坐在轮椅上,左手无名指空着戒指位,右手攥着红笔,笔尖在
“角膜捐献自愿书”
上敲出细碎的点。
顾承川注意到他腕间的上海牌手表停了,表链磨损处露出的皮肤,和父亲临终前的手背一样,爬满蛛网般的静脉。
“签吧,签了就能换盒降压药。”
老人的声音混着痰鸣,红笔在
“自愿”
二字上洇开,像滴在雪地上的血,“反正我这双眼睛,看了五十年煤窑,又看了十年养老院的天花板。”
顾承川的喉结滚动。
同意书的
“签署理由”
栏空着,他想起伦理课上的辩论:“理性的自愿捐献,应排除经济诱因。”
但老人的棉鞋垫露出破洞,和父亲手术记录里
“家属拒签”
的墨痕一样,都是被生活磨出的缺口。
“老爷子,您知道角膜移植后
——”
“知道,知道。”
老人突然把红笔按在自己眼皮上,“能让小年轻看清高考题,能让绣娘看见丝线,就是看不见我那走丢的闺女。”
他的掌纹按在
“自愿”
二字上,纹路里嵌着煤灰,“她走那年,我也是在这种纸上签字,说‘放弃抢救’,字比现在还抖。”
顾承川的指甲掐进掌心。
父亲的抢救室门前,母亲也是这样攥着笔,墨水滴在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