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营养科的枣香诊疗-《长河路整治提升工程》

第137章 营养科的枣香诊疗(第1页)

《营养科的枣香诊疗》

2007

1

7

日,清晨七点,营养科配膳间飘出的枣香,盖过了消毒水的气味。

顾承川的薄茧按在膳食纤维颗粒上,触感与老枣核的凹纹完全一致

——

那是营养科主任按照他的要求,用

3d

打印技术复刻的

“枣核纹理”

,每个颗粒的沟壑深度,正好契合肠道绒毛的修复周期。

“顾医生,”

营养科李主任举起装着制剂的玻璃瓶,“添加了老枣树皮提取物,口感模拟生枣的脆涩,却能让肠道绒毛像枣树新叶般舒展。”

沈星遥的红绳在配膳间翻飞,将制剂分装成小袋:“23

床患者说,这味道像母亲晒的枣干

——

当年修平医生用枣核教伤员练习握力,说‘枣树的每个部分,都是活着的药’。”

她的红绳项链在玻璃瓶上投下年轮状的影,与颗粒的纹理形成共振。

病房里,中毒儿童的母亲正在跟着沈星遥折纸,中毒枣蜜的包装纸在她们手中变成小饭碗:“沿着枣核的弧度折,”

沈星遥的手指在纸上压出浅痕,“就像老枣树年轮的生长方向,能帮肠道记住蠕动的节奏。”

顾承川的薄茧触到床头柜上的折纸餐具,突然想起十二岁那年,父亲用枣核教他认识肠道结构:“每个褶皱都是树根的须毛,要顺着生长的方向抚摸。”

他望向正在接受腹部按摩的患者,家属的手掌正沿着肚脐画圈,方向与老枣年轮的顺时针生长完全一致。

“沈护士,”

他轻声说,“把按摩频率定为

68

分,和老枣树的年轮生长节奏同步。”

实习生郑义抱着标签打印机冲进病房,错题本上画着老枣树的剪影:“顾老师,标签做好了!

每个树疤对应一位患者的床号,就像老枣树在记录生命的年轮。”

他将标签贴在制剂瓶上,树疤的位置正好对应着患者的住院日期,“23

床的树疤在朝南的枝桠,那里阳光最足,愈合最快。”

中毒男孩接过制剂时,指尖划过标签上的树疤:“顾叔叔,我的树疤会结果吗?”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