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哥
王皓回到家的时候,天色已晚,原想着苏小麦应该已经吃过饭,没想到却见书房灯火通明。
王皓在家里的书房是和苏小麦分开的,毕竟他手中的一些东西不方便放在县衙,也要小心被外人看到。
苏小麦手里的东西比较杂乱,偶尔还会突发奇想,做些别的,干脆就给自己也弄了间书房。
此时苏小麦的书房就亮着灯,王皓冲外面值守的人摆摆手,不让他们惊动屋子里的人,好奇的走进去。
书房内,桌子上乱七八糟放了不少纸张,王皓看过去,上面写的基本就是宝安县那些土霸王的基本情况。
他好奇的问,“怎么突然摆弄起这些了?是有哪里不对?”
苏小麦点头,从王皓走后,她就一直在考虑这件事,王五给她说起矿银的事时,她就觉得有些问题,所以才将整个宝安县各个家族的情况列出来,意图从中找出让自己觉得不对的点。
王皓也跟着看了一遍,可惜一时半会看不出什么名堂,眼看天色已经彻底暗了,当下拉着苏小麦的手,“还是先吃饭吧,既然现在想不出来,没必要逼迫自己。”
苏小麦揉揉手腕,“嗯。”
她放下手中的纸张,“我总觉得这里面还有事情,王家未免太大胆了,说来说去他不过是一个小县城的土霸王,怎么敢私采矿山。”
王皓大乐,“你啊你,只记得王家占了县里大半官吏,却忘了他们家还是商人,家中子弟经商。”
拉着苏小麦往外走,吩咐人上饭菜,这才道,“商人重利,你觉得严重,对方可能并不放在心里,五年前,雍州城怀永河泛滥,沿河两地数县受灾,数万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当地商户趁机提高粮价。”
王皓的脸色肃穆起来,想起他在翰林院翻看邸报,看到这件事的愤怒和无能为力。
“百姓本就遭灾,哪里还有钱,又有当地大户趁机买卖家奴,当地县令不敢上报灾情或直接出事,数万百姓,两月之间,除了少数人,大多为了生机,自卖自身。
最后是几个不甘心的读书人,带着不愿为奴的十几个百姓进京告状,事情才闹大。
朝廷派人去查,却查不出那些被买的百姓身在何处,大多都已经转手又卖掉,就算没有卖掉的,朝廷也没有办法,双方都是自愿的,还在衙门上了奴籍,且牵涉了一城十几户富商。
看似十几户富商却和整个雍州城上上下下的官员都有牵连,除非朝廷想大动雍州,否则就拿这些富商没有办法。
最后给出的结果也不过是处置了几个县令罢了,那些百姓不是远离故土,就是一辈子都成了别人的奴才,连子孙后辈都是如此。”
王皓吐了口气,想让心情别那么沉重,“商人重利,只要有利益,就没有他们不敢干的事情,哄抬粮价,趁灾乱发财是他们经常做的事情。”
他以前不是很理解朝廷为什么对商人打压那么厉害,后来进了翰林,又有师兄提点才慢慢明白。
怜惜百姓,有情有义的商人只是少数,更多的人为了利益连国家都敢卖,更别说别的了。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