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述”
来了解。
这就如同隔着一层玻璃看风景,风景虽美,但却缺少了那份身临其境的震撼。
例如在描写一场激烈的战斗场景时,“他看见敌人挥舞着大刀向他砍来,感觉到一股强烈的杀气扑面而来”
,这样的表述让读者与战斗场景之间有了距离感。
而
“敌人挥舞着大刀,带着凛冽的杀气,直向他砍来”
,则直接将战斗的紧张与危险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仿佛能亲身感受到刀风与杀气,极大地增强了生动性。
(二)阻碍情感共鸣的形成
情感共鸣是小说打动读者的关键所在。
但过滤词可能成为阻碍情感传递的绊脚石。
当作者使用大量过滤词描述角色的情感时,读者难以真正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无法深刻体会角色的喜怒哀乐。
比如,“她觉得自己很伤心,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这种表述较为平淡,读者很难真切地感受到
“她”
伤心的程度。
相反,“伤心如潮水般将她淹没,眼泪不受控制地在眼眶里打转”
,直接将情感具象化,读者更容易与角色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到那份深深的伤心。
(三)破坏叙事节奏的流畅性
流畅的叙事节奏能让读者沉浸在故事中,一气呵成地阅读下去。
而过滤词的不当使用会使句子变得冗长、复杂,增加不必要的停顿,从而破坏叙事节奏。
例如,“他似乎认为这件事情需要从长计议,好像觉得现在采取行动不太合适,于是他慢慢地坐下来,开始仔细思考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这个句子中连续使用了
“似乎”
“认为”
“好像”
“觉得”
等多个过滤词,使句子拖沓冗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容易失去耐心,打断阅读的流畅感。
三、过滤词使用的注意事项
(一)谨慎使用,尽量精简
在写作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对过滤词的警惕,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过滤词使用。
每添加一个过滤词,都要思考是否真的有必要。
大多数情况下,去掉过滤词后,句子会更加简洁有力。
例如,在描述自然景观时,“他看到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感觉非常壮观”
,可直接改为
“远处山峦连绵起伏,壮观无比”
。
通过这样的修改,不仅减少了过滤词,还让自然景观更直接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
(二)特殊情境下的合理运用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