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匆匆那年结局方茴和谁在一起了》

第2章(第1页)

>

和那个人现在还有联系么?

是否还在一个城市?

交往过么?

分手了么?

是因为太小所以喜欢得太短暂?

还是因为根本不懂而无意伤害?

当初牵着的手如今握紧了谁?

偶尔还会想念么?

偷偷发过誓么?

实现了么?

还是……已经全部忘了?

问这些的时候,我又不自觉的想起方茴,想起陈寻,想起很多很文艺但很实在,很伤感但又很不想忘记的事。

这是个关于我们的故事,是转眼匆匆那年的事,如果一起经历,或尚有所感,如果正在怀念,或打算回忆,如果曾经批评,或斟酌旁观,那么,请听我慢慢讲述……

第一卷不忘

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1)

之所以选择出国留学是因为大四那年的第一场招聘会把我吓着了。

其实我条件挺不错的,至少我自己坚持这么认为。

北Y大不算什么一流大学,但是足够我在写简历时不用遮遮掩掩。

大一时曾借机混在学生会里,以帮忙搬桌椅之名和同系女生搭讪,所以在学校工作一栏,我理直气壮的冒充了下外联部长,把几个听上去挺响亮其实总共不超过50人参加的活动包圆在自己帐下。

专业课成绩虽然偶有岌岌可危的情景,但在我软磨硬泡百般讨好不择手段牺牲色相的努力中,老师们都很配合的在期末给了我60分的合格。

所以成绩表不算亮眼,但至少一片蓝色。

外加上我不够英俊潇洒,但还勉强风流倜傥的外貌,我还真比较自信。

“月薪3000以下根本不考虑!

单位给配车我还得问问索纳塔还是帕萨特!

年终奖至少够万才能和我谈,否则,没戏!

这是那天我去参加招聘会前跟同屋放的话。

虽然比较搞笑,但还证明我曾经万丈豪情过。

我的自信在排了2小时队仍没能进入会场时已经几近消失。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的论述了一遍人口论,社会发展论,独生子女生存现状,中国就业问题等等。

想当年我们刚出生的时候争c黄位,入幼儿园的时候争小红花,入少先队的时候争第一批,小生初争保送名额,初升高的时候1:8,高考时1:4,找工作的时候1:N!

真是在独木桥上成长,在战火中前进啊!

最后我得出结论:我们真他妈的不容易!

好不容易进到会场内,我以为终于可以大展拳脚,哪想到挤身接近展台都困难。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