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有人还记得-《再见2010》

第172章 有人还记得(第1页)

在诺大的火锅店里,顾言这群人,显得格格不入。

谁来火锅店还带书,带卷子啊!

高中的知识,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现在的课外辅导机构和这可行业还没迅猛发展,这个行业还不具备系统性,专业性。

顾言知道,随着人们的生活越发富足,对教育的投入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顾言凭借对未来的趋势的发展,有着先知先觉的优势。

来自顾言的分析,也很有效果。

顾言的这个小组,以顾言,汤炼之为第一梯队,真大佬级别的人物。

然后是蔻如玉,林雨为第二梯队,在某些方面存在薄弱。

任钰,万雨,林讷,成敬,是第三梯队,也是这个学习小组的重点照顾对象。

而吴奇薇,陈佩佩,张娟组成的第四梯队,属于放养的一个梯队。

比起学习,顾言更希望她们在自己的专业性上努力突破。

除了第四梯队,大家都是用的同样的学习方式,但顾言和汤炼之,就能脱颖而出。

这其中,存在共性和差异性。

同样的学习方法,大家都有提升,这是共性。

不过每个人提升的程度不一样,这就是差异性。

想要具体到某个人的提升,最适合个人的方式,就要进行差异性分析,找到最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

而顾言想要构建的学力模型,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存在的。

学力,指的是一个人学习的能力。

学习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接受,理解和反馈。

学力,也就是一个人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反馈能力的总称。

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环节,都有所偏差。

接受能力,也可称之为记忆能力,不管是学什么,别人怎么教,总要先记得住才行。

在这方面,顾言在这些人里是最强的,然后是汤炼之,林雨,蔻如玉。

记住了,还得理解。

对于一个知识点,要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又该用到什么地方,这就是理解。

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又是怎样的。

这个过程,最为复杂。

反馈能力,也就是应用能力。

把所学的知识,用到他们能用的地方。

这个过程,需要积累。

顾言和汤炼之,在学习这个过程中,所有的环节都是顶级的。

顾言知道,自己其实是不如汤炼之的。

他二世为人,也不过和汤炼之并驾齐驱。

汤炼之是天生的学霸,通过顾言的方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顾言侃侃而谈,并没有发现吴奇薇和陈佩佩悄然离开。

直到她们提着一个蛋糕回来,才打断了讨论。

“顾言,如果我们没记错的话,腊月十五是你的生日吧。”

陈佩佩把蛋糕放在桌上。

顾言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生日居然就快到了。

“那天是周二,出不了学校,所以我们就提议,今天就给你过了。

怎么样,惊不惊喜?”

吴奇薇打开蛋糕,微笑着说道。

“的确是挺惊喜的,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过生日。”

顾言不由得笑了起来,除了父母之外,还能有人记得这个日子,真好。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