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面试-《再见2010》

第230章 面试(第1页)

实际上,来自耀华的老师说的这些,不仅顾言知道,而且知道的很清楚。

耀华大学的化学专业,在国际上都是有名号的。

国家更是对此非常重视。

“我们耀华的化学专业,有十六位院士,教授四十五人,副教授八十七人,可以说,我们有着最好的师资。

同时,我们还拥有国内最好的实验室和实验环境……”

“老师,我知道你说的这些,我也很清楚耀华大学的优势。”

“那么,为什么你还非箐北不上呢?”

来自耀华的老师不解的看着顾言。

这其中的理由,顾言也说不清楚。

就算是他说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估计眼前的老师都不会信。

“我知道,外界对我们耀华大学有些错误的认识。

实际上,耀华大学是整个耀华国内最好的大学。

在国际排名上,耀华大学排名第三十七,而箐北大学,只排第八十一。

外界总是说,箐北耀大,所以人们总会认为,箐北才是耀华国内排名最好的大学。

但这是错误的。”

“顾言,你在训练营里展现出来的东西,非常适合做一个研究者。

而耀华大学有着最好的平台,对你来说,是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

所以,我还是希望你可以好好考虑。

我们给的条件,箐北是给不了的。”

“老师,的确如你所说,不过箐北不会给我一份降分录取的合约。

而且,我认为做科学研究,并非是因为别人如何,而是自己如何。

耀华大学那么多院士,教授,他们的存在于我要进行的科研,又有什么关系?”

院士和教授,不会手把手的教人科研。

作为一个指导者,他们能做的,就是提建议。

“如果非要说为什么要选择箐北,是因为箐北的整体研究人员的年纪。

箐北的老师,都很年轻,平均年龄三十三点五岁。

而耀华大学的老师,平均年龄四十五点七岁。

单就化学专业而言,去年箐北发表了九十七篇文章,而耀华只发表了一百零一篇文章。”

坐拥那么多院士,教授,发文章的数量却没有多多少,这是否意味着,有很大的一部分资源被闲置起来,没有利用?

顾言在训练营的这段时间,除了学习,其他的也没有闲着。

他按照自己的标准,收集资料。

是的,箐北大学的确比不过耀华大学。

但箐北大学的化学专业,年轻的导师居多。

所谓院士,并非只当下他们具备多强的研究能力,而是对他们过去做的贡献给予的肯定。

当然,院士多也就意味着资源多。

许多研究项目,都是由院士牵头和组织的。

双方各有优劣。

当然,这也不是顾言非箐北不上的原因。

顾言想去箐北,只是因为大家都想去箐北而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

“顾言同学,也许箐北对你,并不在意也说不定呢。”

最后,耀华大学的老师使出了杀手锏。

“老师,签约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箐北不选择我,有它的理由。

但是,就算是不能通过保送进入箐北,我还可以选择通过高考进入箐北。”

就算箐北不选择顾言,可顾言硬要选择箐北啊!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