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信号的发送频率和功率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如果信号发送频率过高或功率过大,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吸引到一些具有攻击性的外星文明;而如果频率过低或功率过小,信号又可能无法在宇宙中传播足够远的距离,无法被其他文明接收到。
经过多次模拟和实验,科研团队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平衡点,确定了最佳的信号发送参数。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星际通讯计划”
正式启动。
“宇宙之眼”
向宇宙深处发射出一束束承载着人类希望与问候的信号,这些信号以光速穿越浩瀚的星际空间,向着未知的远方飞去。
与此同时,“宇宙之眼”
也时刻保持着接收状态,期待着能够收到来自外星文明的回应。
在等待外星文明回应的过程中,林博士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
他带领团队将目光投向了太阳系内的其他行星和卫星,试图寻找“原初回响”
在这些天体上留下的痕迹。
他们利用无人探测器对火星、木星、土星等行星及其卫星进行了详细的探测,分析这些天体的地质结构、磁场分布以及能量波动情况。
在对木星的一颗卫星——木卫二的探测中,科学家们有了惊人的发现。
通过高分辨率的探测器成像,他们发现木卫二的冰壳下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液态海洋。
而在对海洋底部的探测中,探测器检测到了一些微弱的能量信号,这些信号的特征与“原初回响”
极为相似。
林博士立即组织了一支专门的研究小组,对这些信号进行深入分析。
经过数月的研究,研究小组发现木卫二海洋底部的能量信号并非自然产生,而是由一种未知的生物所发出。
这些生物生活在极端的环境中,利用“原初回响”
的能量进行生存和繁衍。
这一发现让科学家们兴奋不已,他们意识到,“原初回响”
不仅在宇宙的宏观层面上影响着物质和能量的分布,还在微观层面上塑造了生命的诞生和演化。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神秘生物,林博士决定派遣一艘专门设计的深海探测船前往木卫二。
探测船搭载了先进的生物探测设备、水下机器人以及生命维持系统,能够在极端寒冷和高压的环境下进行长时间的探测工作。
经过漫长的星际航行,探测船终于抵达了木卫二。
在木卫二的冰壳上,探测船利用激光钻孔技术,成功打通了一条通往液态海洋的通道。
水下机器人顺着通道缓缓潜入海洋深处,开始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探测。
随着机器人的深入,一幅幅神奇的画面呈现在科学家们眼前。
在海洋底部,生长着各种各样奇异的生物,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如同发光的水母,有的则像巨大的蠕虫,还有的生物能够释放出强大的电磁场。
这些生物的能量来源正是“原初回响”
。
它们通过特殊的器官,将“原初回响”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