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这些大馒头被整齐地摆放在供奉老祖宗的案台上。
案台的左右两边稳稳当当地各自摆放着一摞,每一摞都是整整五个,显得庄重而有序。
而在案台的正中央,则依次陈列着五碗精美的供菜。
其中一碗是猪肉,方正厚实,香气四溢;还有一碗是形状宛如猪肚般奇特的猪肚象,让人不禁好奇它的制作工艺;另外一碗是金黄酥脆、根根分明的炸粉条,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第四碗则是四条鲜美的鱼儿,它们静静地躺在碗里,仿佛随时准备跃入水中畅游一般。
最后一碗纯素菜,鸡蛋饼盖白菜,也是一道景观。
不仅如此,还需要在这案台谱画前,精心地摆设上五双精致的筷子。
就在那些供品之前,也就是案台的正前方位置,安放一尊古色古香的木制香炉。
香炉的两侧分别矗立着一对小巧玲珑的蜡台,此刻,那两支火红的蜡烛正在蜡台上熊熊燃烧着,摇曳的烛光给整个场景增添了几分神秘和肃穆之感。
当所有的准备工作安排就绪之后,老叔小心翼翼地提起纸糊的灯笼,里面闪烁着微弱烛光。
他迈着沉稳而庄重的步伐,朝着南沟的坟地走去,准备将神灵请回家里一同共度春节。
抵达祖坟所在地,老叔围绕着坟墓缓缓转动起来。
他先向左转了整整三圈,接着又向右转了同样的次数。
与此同时,他口中不停地呼唤着:“爷爷奶奶啊,爸爸呀回来过年啦!”
声音在寂静的傍晚之前显得格外清晰和响亮。
完成这些仪式后,老叔不敢回头张望,深吸一口气便径直朝家里走去。
一进屋,他立即恭敬地上香、斟酒、焚烧纸钱,并虔诚地磕头行礼。
磕头有着严格的长幼顺序规定。
首先下跪的是父亲母亲,他们面容肃穆,动作规范;紧接着是老叔老婶,同样毕恭毕敬;随后便是哥哥嫂子,只见他们也是神色庄重,一丝不苟地执行着传统礼节;轮到我的时候,心中虽有些紧张,但还是依序跪下;再往后则是弟弟们依次效仿。
然而在这里存在一个古老的规矩——尚未出嫁的姑娘是不能参与磕头的。
每次磕头时,我们都要轻声念叨:“给老祖宗磕头。
给奶奶磕头。
给爸爸磕头,给妈妈磕头。
给老叔老婶磕头……”
如此这般重复多次,直到完成所有的磕头环节。
等到这一连串的动作结束,只觉得脑袋昏沉,眼前金星直冒。
稍稍喘息片刻,待气息平稳一些后,方可围坐在桌旁,开始享用丰盛的年夜饭。
吃饭的时候,东西屋分别摆放着一张桌子。
平日里的饭菜,基本上看不出有什么差异。
然而,一旦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情况可就截然不同啦!
有老人的东屋里,那饭菜总是要比西屋来得更为丰盛一些。
除此之外,大家都爱凑热闹嘛,所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这群孩子总会一窝蜂地涌向那东屋的饭桌旁。
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用年夜饭。
当时桌子上人满为患,我好不容易才在炕沿边找了个位置坐下。
看着满桌的美味佳肴,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由于太过拥挤,我连一口饭菜都还没来得及送进嘴里呢。
就在我稍稍挪动一下屁股想给自己腾出点空间时,意外发生了——只觉得身体猛地向后仰去,然后“砰”
的一声,我重重地摔倒在了冰冷的地面上。
这一跤摔得可不轻啊!
我试图挣扎着爬起身来,可无论怎样努力,身子却像被施了魔法一般,愣是动弹不得。
就在这时,一旁的老叔见势不妙赶忙走了过来。
只见他伸出一只大手,想要将我从地上拎起来。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