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969
年那个春夏交替之际,我家的房子仍处于未完工状态,而古家此时也正在原址上进行着所谓的“扳倒扶起”
工程。
他们原本的房屋规模和我们一样,只有区区三间,如今依旧保持不变。
那个时期,木材资源极度匮乏,其稀缺程度简直超乎想象。
如果没有木材票,哪怕只是想要购买一根小小的木料都无异于痴人说梦。
然而,令人无奈的是,国家并不会向普通社员发放这种宝贵的木材票。
因此,对于那些渴望建造自己温馨家园的社员们来说,盖房子这件事真可谓是难于上青天!
当轮到我家砍伐房架子的时候,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除了从老旧房子上拆卸下来的部分可用材料之外,其余所需的一切几乎全靠东拼西凑而来。
尤其是因为我们计划扩建两间屋子,所以急需额外增添两根巨大的柁梁。
其中一根柁梁是通过拼接其他零碎木料勉强凑合而成的;至于另一根,则是临时在二小队——也就是下甸子屯费尽周折才买到的。
那是一根粗壮且修长的红松圆木,当双方讨价还价之时,我恰好也在场。
卖家狮子大开口,竟然开出了四十八元的高价,并喋喋不休地夸赞起这根木料有多么珍稀、多么难得。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我的心中依然清晰地记得那堆木料给人的第一印象——真的很不错!
那些木料表面光滑得如同镜子一般,笔直得像是用尺子画出来的线条,而且颜色鲜艳夺目,红彤彤、亮晶晶的,简直让人爱不释手。
谁能想到这样出色的木料,最后的成交价竟然只有区区四十八元呢?当我们满心欢喜地把这些木料拉回家后,请来了木匠师傅准备大展身手一番。
然而就在木匠开始操作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他惊讶地发现其中一些木料内部居然存在着空心的部分!
这个发现让大家都不禁摇头叹息起来,纷纷议论道这价格实在是不值得啊。
面对这种情况,母亲忍不住嗔怪起父亲来,埋怨他在购买木料的时候不懂得好好讲价,才导致花了冤枉钱买到了不太满意的货物。
不过话虽如此,毕竟大部分主要的用料总算是勉强拼凑完成了,只是剩下屋子里用于装潢所需的材料却无论如何都没能购置齐全。
由于缺少关键的材料,东西两个里屋之间的过堂门连门框都没有,显得有些空荡荡和不协调。
日子一天天过去,母亲看着这半吊子工程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终于有一天,她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干脆将北边地上的隔断墙直接打通算了!
这样一来,整个屋子瞬间变得宽敞明亮许多,原本的缺陷一下子被巧妙地转化成了独特的设计亮点。
黄倍起这家伙没给黄艳玲添好言,其实我不太相信他的话。
这种嘴不对心的东西尽量少当回事,
曾经他也在西街集上过学,每次往返学校的路上,他总会碰到那位去走亲戚的古朝文媳妇。
说来也巧,两人竟能多次相遇,而后便结伴同行。
一路上,他俩谈笑风生,好不欢乐!
男人嘛,一旦有了心仪的女子,就总忍不住想要卖弄一下自己的能耐。
这不,后来黄倍起当上了队里的干部后,便迫不及待地向我的母亲炫耀起来。
“哎呀二嫂啊,老古家门风正吧?你猜怎么着?那还让我给搞到手了呢!”
母亲问把谁搞到手了,她根本就不相信,只听黄倍起接着卖谝儿:“还能有谁呀?我上学她回娘家呗,这不就顺路吗?”
母亲想了想似乎知道了是哪位。
不过她还是不能完全相信,毕竟吹牛的男人比比皆是。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不幸降临到了古朝文身上——他竟然被雷给劈死了!
如此一来,黄倍起和古朝文媳妇之间是否还有机会共赴云雨之欢,可就无人知晓咯。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