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回 关平建设两关姜伯约轻取安定-《穿越关平,一统三国》

第39回 关平建设两关姜伯约轻取安定(第1页)

关平带领剩下大军守住街亭。

在大营前挖出三道壕沟,并把土全部堆在壕沟靠近天水一侧。

关平安排木匠制作了许多大厚木板,将士们很纳闷,不知道关平要干什么。

等到木板做好了以后,关平告诉大家:用木板做成3米宽的夹板,让士兵往夹板中间填土,并要求士兵们一边撒土,一边洒水,然后用木夯夯实。

一天时间,用夹板填出了一道2米高的城墙,经过一晚上,由于是寒冬季节,这些土墙就冻得十分坚固。

第二天,关平让士兵继续往上固定夹板,填土,洒水,夯实。

一天下来,又增高了两米。

连续干了三天,最后,关平让大家找一些平整的石头或者石板在顶部又厚厚的铺了一层。

就这样,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制成了一道三米宽,5米高的城墙。

木匠用一尺厚的独木大木板加了三层,制成的了厚三尺的大门。

瓦匠在预留的城门口处用大方石头砌成坚固的门洞。

安好了大门。

三四天的时间,一座坚固的城墙就做好了。

加上前面的三道壕沟,除非大炮,或内部反叛,否则想通过势必登天了。

关平看着自己的杰作很是满意。

应急的防御措施准备好了,后面就是进行完善了。

他让士兵协助瓦匠们在城墙两端的山坡上向两边延伸着建设了一段石墙,为了防止下雨冲坏土墙,他让士兵们协助瓦匠从山中取来大条石,在城墙外侧开始进行一米宽的石墙加固。

先弄外侧,后弄里侧。

这些工作又干了十来天。

终于完工了。

一道比长城还要宽阔结实的关隘建成了。

期间他视察了回中关的建设情况,不但位置非常险峻,而且建设的非常坚固,全是石头做的,这是因为这里两岸都是山石,就地取材。

城墙直接和山坡连成了一体。

城高有6米。

如果把大门一关,不用防守,都很难通过。

最后关平要求李利在回中关旁边的最高峰上设置了烽火台。

并安排30名士兵轮流值守。

一有敌情可以最快速点燃狼烟,街亭就能过来支援。

两路关隘几乎同时建成,关平给李利留下1000名守军,让他们多多准备滚木大石。

太多人不好安排住宿,和粮草。

而且街亭和回中关相距不太远。

骑马一个时辰就到了。

两座关隘建成后,正好是过年的时候。

此时姜维已经顺利拿下萧关,安定郡太守吕峰见萧关失守,主动投降了。

姜维把消息送到了关平这里。

关平非常高兴,让士兵从天水农户手里买来200头猪300只羊,犒赏三军。

给姜维送过去100只猪100只羊。

让姜维在萧关犒赏三军和安定投降的将士。

同时告诉姜维,让他把安定的百姓全部迁入萧关以西。

在附近给百姓分土地,分种子,并让一部分军兵协助百姓盖房子,种地。

只留1000军兵驻守安定郡。

终于可以睡踏实觉了。

将士们都非常高兴,关平知道曹军还没有动静,就放心的让将士们吃饱喝足,过了个幸福轻松的年。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