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为什么是这种样式的战斗机-《抗日之火力不足》

第七十章 为什么是这种样式的战斗机(第1页)

“为什么是这种样式的战斗机”

,仲文骢很好奇,拿着一堆设计图纸的他,倒像是一个向老师提问的学生。

孙子涵代表组员发言,他指着图模型说道,“我们最终选择这个方案,是基于我们的一些基本需求:

一,首先我们有雷达,我们想要空出鼻头的位置,安装雷达。

这样可以早发现敌人,能够进行航线规避。

二,我们在风洞测试里发现,您给我们的图片里,有这样一种机型,但从未见到别的国家生产。

于是我们就制作了模型,并进行风洞测试,结果让人惊艳,它的后翼面带来更多的升力,所以它非常轻巧,速度会很快,而且如果后翼面能动的话,它的俯仰会非常灵活。

三,我们还发现可以适当扩展机翼,这样这架飞机会更省油,获得更大的航程

四,我们还认为不需要设计太多的机型,要一机多用,这种造型的飞机,机鼻位置可以布置雷达和机枪,而且飞行员视野开阔,应该能同时适应战斗机改型。

这样,零部件可以通用,将大大节约人力和物力!”

仲文骢没有想到,这些组员们会思考到,一机多型,这个问题他并没有思考,因为战斗机他定义的是歼六。

“没有想过其他机型?”

,仲文骢试着再问一下。

“你提供的照片里面有一个,我们也认为很好,但造价太贵并不适合我们”

,孙子涵说道。

“哪一个?”

,仲文骢问道。

“就是那个德国人在研究的“箭”

式,我们也做了模型,如果真的能提供前后各一台发动机,那么它将会飞出恐怖的速度。”

,孙子涵回答道。

“为什么放弃?”

,仲文骢知道那架飞机,速度在当时的螺旋桨战斗机里,无出其右者,极数能达到765公里每小时。

而日本零式只有533公里每小时,箭矢比零式快了整整232公里每小时,零式是真的要吃屁的!

“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双发动机,成本过高,结构太复杂,这意味着我们的产量会很少!

现在是战争,不是艺术品博览会”

,孙子涵说道,所有的组员都在点头。

“我们自己造不出发动机,那么每一台都无比珍贵,每一台都要发挥出战斗力,所以我们做出了选择!”

,孙子涵做了最后说明。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