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此,陈恪只能惊叹,王老夫子果真是神仙放屁,不同凡响。
不过无论如何,不怀好意的宋大令走了,这是件好事,要不整天提着心,提防他算计,念书都受影响。
新上任的大令,许是专门打听了前两任的不同遭遇,因此还算循规蹈矩,没怎么扰民。
中国的老百姓,有时候要求就是这么低,只要能让他安安生生过日子,他就能给你整出花团锦簇来。
因为贡酒事件一折腾,庆历八年黄娇酒场的收入没什么增长。
但转过年来,成为贡酒的广告效应,加上去岁无心插柳的饥饿营销,到皇佑元年年底分红时,陈恪竟然分得了二百万钱。
而涂家酱油也逐渐被主流接受,现在蜀中几乎家家都要打酱油,这块的分红也有飞速增长,达到九十万钱,一跃从垫底升为第二,而且未来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莲花炭方面,销量也稳步提升,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这两年,钱炭商收购了本县的几家炭场,但没有石湾村的那家陈氏炭场。
其实陈恪帮助炭场还阳的初衷,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收购大伯家的炭场,出一口胸中的恶气。
然而随着与大伯家两个兄弟越来越亲近,他心中的执念动摇了……真是老天不长眼,让那对狗男女,竟有这么好的两个儿子,看在大郎和四郎的份儿上,也只能不再理会当初的恩怨了。
谁知他不理会恩怨,恩怨自会上门。
因为目标市场与莲花炭高度重合,陈家炭场在竞争中惨败,产品滞销、负债累累……完全是当年钱炭商最悲惨时的光景。
走投无路之际,陈希世只好到县城,求钱炭商收购陈家炭场。
钱炭商知道两家的恩怨,不敢做主,便让他去文昌街找陈恪。
看到陈恪家的大宅子,陈希世还当是哪位乡绅的居所呢?谁知开门的竟然是小六郎。
一见到恶大伯,小六郎二话不说,拿起棍子就把他打出去。
陈希世这才知道,原来这竟然是自己弟弟家。
不禁又羞又愧,也没脸再上门,转回了石湾村。
谁知过了不久,陈希亮中进士的消息传来。
原本就十分后悔的陈老大,彻底悔青了肠子,便迁怒于侯氏。
侯氏才不吃他那套,两人整天打得不可开交。
甚至惊动了在外念书的大郎,回来看到家里被打得一片狼藉,他也没好脸道:“打出人命来,活着的也得坐牢,过不下去就去官府和离吧。”
虽然在宋代离婚不稀罕,可侯氏那么大把年纪,是不可能答应离婚的。
但两人怨恨越积越深,已经不可调和,只能相互折磨对方一辈子……
~~~~~~~~~~~~~~~~~~~~~~~~~~~~~~~~~~~~~~~~~
至于传富的来福酒楼,利润增长却不大,仍在七十万钱水平。
这也没办法的,在青神县这小地方,再高端的酒楼都会遇到瓶颈。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